










设计单位: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、西安交通大学
咨询单位(材料供应商):江阴市金利达堤坡防护工程有限公司
完工时间:2005 年 7 月
工程概况:
甘肃毛寺村无止桥项目的负者和设计人吴恩融教授(Edward Ng;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系)的研究方向之一是生态建筑设计。当时选定甘肃省毛寺村作为研究实践基地。发现那里急需一座小学。通过香港方的资助计划,捐助并设计一所生态实验小学,研究如何利用当地传统技术和自然材料来建造具有推广性、低成本的生态建筑模式。
但在学校项目进行过程中,他们发现,当地大多的生源来自村中蒲河河对岸。而河中只有一座季节性的独木桥勉强可以过人,但凡到雨季(5-9 月),河水上涨,学生便无法通行。曾经发生过学生和村民被洪 水冲走的不幸事件。
在此背景下,他们决定在发起一个建桥的计划。取名“BridgeToo Far”,源于一部经典二战老片,但希望该桥不会遥远。
该项目仍是以生态设计为原则,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自然材料和其他可再生、可降解、可再利用和低能耗(low embodied energy) 的材料。并以满足学生及村民日常过河为目标,同时也给当地村民自建桥提供一个参考。
甘肃省毛寺村生态桥工程方案:
一、遵循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
1, 建造材料应以当地现有的自然材料为首选,附近盛产的毛石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。尽量少用甚至不用具有高embodied energy 的材料,例如混凝土、粘土砖等。
2, 建造过程也应减少能耗,经量少的使用重型机械,减少工地对周边环境的破坏
3, 遵循 touch the earth 的原则,充分利用场地条件,减少桥梁本身对所在环境的破坏性建造。换言之即使是在若干年后桥梁废弃拆除后,周边环境依然能恢复原貌。
二、建造方式
最初便已确定由香港和内地的志愿者手工建桥。一方面可以创造一个港人了解内地贫困地区的机会,同时也能让内地人可以认识香港香港人;另一方面,也让当地村民知道,只要具备基本的材料,他们只需要付出自己最擅长的——人力,便可实现梦想。
竣工照片 施工中放线照片 施工中架桥照片
设计资料
1、水文:河床宽度约 70 米;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水位高度仅为 30cm 左右,仅在雨季大雨过后会有几天的洪水期,最高可达 3m;50 年一遇的洪水最高水位可达 5m,流速 5m/s;河床为平缓的“黑岩”石,质地坚硬;
2、当地材料:作为黄土高原,除了盛产黄土之外,其他自然资源非常匮乏,只是在毛寺村附近存在一片岩石山体。如何利用当地材料成为一项难题。
3、需求:毛寺村是河对岸通向西峰市的唯一通路,两岸日常交通多以步行涉水为主。由于河床平坦坚硬,农用和机动车辆可直接穿越。当然使用最多的还是过河上学的小学生。
4、经济:陇东地区属于老区,经济落后。毛寺村人口 1500 人,人均年收入仅为 1000 元。而兴建一座普通普通步行桥的花费是村民无力承担的。以蒲河下游一座捐助的混凝土桥为例,50万元的造价是无法靠村民自筹资金能得以解决的。
选用材料
该工程地点水位落差大。在雨水旺季水流湍急,有时有暴雨冲刷,常常破坏原有桥梁。由于生态格网网箱具有更好的抗冲刷性,因此采用该工艺。生态格网为双铰六边形网,网丝直径 2.6mm, 包覆 PVC 后丝径为 3.6mm, 镀锌量大于 250g/ ㎡ , 抗拉强度大于 400MPa.桥墩顶端用钢板加强。桥墩中间用钢筋巩固。
采用热镀锌工艺制成的高镀锌低碳钢丝,使用寿命可达 40—50 年,包覆 PVC后丝,其使用寿命较高镀锌钢丝可延长 50—70 年。
获得奖项
到现在为止,无止桥团队已获得了包括 RIBA、Architectural Review、HKIA 在内的若干大奖。尤其是 Architectural Review,排名第四(Highly commend),是历史上亚洲人在此奖中获得的最高名次。
设计断面
对桥墩采用生态格网网箱堆砌,采用2×1×1m,3×1×1m和两种特殊棱柱体共四种形式网箱。网箱网孔为80×100mm。